【薪火相传 人才辈出】中大土木校友系列专栏 第一期:岭南建筑泰斗——莫伯治

发布人:王宇 发布日期:2019-11-29

 

image-20221111103350-1

     莫伯治(1914-2003),中国工程院院士,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,广派建筑的领军人物。1936年毕业于3044am永利集团工学院土木工程系,莫伯治曾任广州市规划局总工程师、中国建筑学会理事、《建筑学报》编辑委员会委员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、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。1995年莫伯治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     中国建筑设计大师、中国工院院士莫伯治先生,给花城广州留下了许多当代岭南建筑的代表作和里程碑,对岭南建筑理论的理解探索、融会运用的智慧和灵气更使其终成中国建筑界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峰。

一、历经风雨,完美转型

       莫伯治出生在东莞麻涌乡的一户普通人家。据他回忆,在12岁之前,他生活在珠江口的农村中,在天然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人情关系潜移默化的熏陶下,他形成了一种乡土田园审美习惯,他形容这是“一种直觉的原始感性认识”。岭南文化的精神与内核很早就深深融入到莫伯治的灵魂之中。

       莫伯治在家中排行最小,有一位比他年长30多岁的堂兄,拥有一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--"五十万卷楼"。这间有名的私人藏书楼,是莫伯治儿时最喜欢的地方之一,在那里,他可以读到诸子百家、唐诗宋词等等众多国学典籍,深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。

       莫伯治的父亲在他十多岁时不幸去世。在当地一所慈善机构明伦堂的资助下,他离开东莞前往广州念书。高中毕业时,"科学救国"的口号鼓舞着众多热血青年的心,莫伯治选读了理科,顺利考入3044am永利集团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。但大学期间他没有将自己完全限制在土木工程方面,莫伯治博览群书,广泛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,尤其热爱阅读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的文章,和另一本中国传统建筑经典图书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》,这些都丰富和提升了他对于建筑设计的审美和思考。

image-20221111103650-2

       1936年,莫伯治从3044am永利集团毕业。一年后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国难当头,他毅然决然地积极投身到全民抗日活动中。莫伯治奔走在西南云贵高原、四川等地,参加抢修道路桥梁、修建铁路和机场等工程建设,这些为其后来转向建筑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。

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,百废待兴,年近40岁的莫伯治慢慢开始将工作重心从土木工程转向建筑设计与创作。他与夏昌世多次深入走访岭南的各个地方,对岭南庭园和民间建筑展开全面调研。

image-20221111103719-3

       著名的建筑评论家、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,与莫伯治是20多年的同行好友。他认为:“莫伯治的转型并不是偶然,他具有一般建筑师并不一定具有的传统文化底子,加上他知识基础深厚,知识面广,善于学习,不断拓宽视野,这使本来学土木工程的他在转向建筑设计后得心应手,深深领悟岭南建筑的精髓,并发扬光大。”

初露锋芒,一鸣惊人

       20世纪50年代初,现在的广州北园酒家所在的地方叫云泉山馆。这所老房子经历多年风雨侵袭,早已经是破败不堪。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1957年广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设计,并扩大其职能范围:除服务一般市民外,还要求可以用于招待华侨和海外贵宾。此外,造价必须低于国家指标。莫伯治临危受命,主持北园酒家的设计工作。他认真考虑了各种方案,最后决定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,采用深远曲折的综合式内院布局。而面对如何解决工艺建筑材料来源的问题时,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:到民间去“采集”。

       莫伯治先后十多次到珠三角的农村收集流落在旧建筑材料店的废料,并将其运回广州加工整理。为了使这些旧料能改造为最佳的建筑造型和结构,莫伯治经常到现场与老技工一起商量研究。并且向民间收购,价格较低,当时红木旧料价格每斤不过几元,与木柴差不多;套色玻璃蚀刻也只是2元到5元,比一般杉木门窗还要便宜,因此,北园酒家建筑总造价每平方米只用60元,远低于当时中央规定的指标。

       现如今,当我们每每惊叹于北园酒家旧“满洲窗”上套色玻璃蚀刻的精美、红木镂花屏风的典雅、楼梯扶手镶边的雅致时,也许想不到这些全部由民间的旧料、废料改造、加工而成。

       北园酒家融合了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,风格清新,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。

       1958年,莫伯治设计的广州北园酒家顺利竣工。也正是那一年,梁思成先生来到广州,有人便问他最喜欢广州的哪一座建筑, 梁先生毫不迟疑地答说:“北园酒家。”

image-20221111104110-4

▲北园酒家

       莫伯治第一次主持的建筑设计工程取得了如此成绩,这也使他备受鼓舞。于是在1960年和1962年,莫伯治又分别设计泮溪酒家、南园酒家。其后,随着白云山庄旅舍、矿泉别墅等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的陆续落成,莫伯治声名鹊起。

image-20221111104141-5

▲泮溪酒家

image-20221111104156-6

▲南园酒家

       “令居之者忘老,寓之者忘归,游之者忘倦”,这是莫伯治希望自己的建筑作品能达到的境界。

三、几经沉淀,历久弥新

      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年逾古稀的莫伯治迎来了自己人生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: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,广州地铁控制中心、红线女艺术中心、岭南画派纪念馆等相继落成。

       莫伯治在他的文章中称这些建筑为“新表现主义”的探索和尝试。它们都采用了一些特殊的造型和夸张的构图手法,为的是“强调它们的个性,表现它们的内涵”。

image-20221111104256-7

▲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

image-20221111104312-8

▲红线女艺术中心

image-20221111104325-9

▲岭南画派纪念馆

       "工程技术有底,文化没有底。莫伯治不因为曾经取得的成就而墨守成规,而是在深厚的文化修养的支撑下,不断吸收国外新思想、新技术,越到晚年,他的思维越活跃,建筑作品也佳作迭出。"曾昭奋说。

       主持设计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时,莫伯治已经七十多岁了。设计这个建筑,要面临着很多的难题:墓室是一个小山丘,位于广州繁华地带,周围被高楼大厦包围,可以建馆的面积很小。在这狭小地段上既要展示原有墓室又要建馆展览,更要显示其本身价值和独特性,没有任何既定模式可以借鉴。

       为此,莫伯治大量地研究中外古今同类纪念建筑的特性,特别是从汉代石阙、埃及神庙阙门等造型中吸取养分,大胆使用红砂岩这种地方性建材,阙门浮雕上的纹样、圆雕墓兽和馆徽都是取材于墓中遗物珍品,既突出了历史感,又保持了地方色彩。

       “莫老善于从不同建筑消化、吸收不同的手法,用我们本土的素材进行表达。他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,因此丝毫不损他的创意。”叶荣贵教授这样评价。

       1995年,为更方便开展自己建筑创作工作,81岁的莫伯治开办了“莫伯治建筑设计师事务所”,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私营建筑师事务所。当时,根据规定,广州有资格开个人事务所的建筑师只有3位。

       活到老,学到老,做到老。大器晚成的莫伯治,虽然其作品屡屡获奖,但他淡然处之,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。2001年,莫伯治在纪念梁思成的百年诞辰的文章中这样写道:“梁先生对北园酒家的评价,对我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。这种鼓舞和鞭策,伴随着我将近半个世纪的建筑创作历程。这是一个不断创作、不断创新的历程,我已88岁高龄,而这个历程还没有结束。”

       然而,苍天不怜人。2003年9月30日,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,莫伯治在他主持设计的白天鹅宾馆的住所内永远闭上了眼睛。临去世前,他仍在坚持不懈地学习。据他的小儿子莫京回忆,父亲逝世前的深夜,大哥莫旭曾到父亲的房间,看到房间里电视正开着,父亲似在沉沉入睡,便轻轻地要为他关电视。然而轻微的动作却让父亲醒了过来,他起来继续观看电视节目。当时,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介绍非洲原始艺术的节目。

       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评价道:“莫伯治的许多作品,有很高的文化内涵。岭南文化不是抽象的、干巴巴的,莫老深厚的文化素质,使他的作品中体现出岭南文化的底蕴。读万卷书,走万里路,正是民族的和世界的、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化修养,使他的创作和思想永远呈现不断丰富、不断前进的姿态。”

参考资料:

1.《莫伯治集》,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,1994年。

2.《莫伯治:岭南建筑泰斗》,中国评论新闻网,2006年12月6日

3.   中国建筑学会官网

4.   中国工程院官网